第六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普查作为了解国家人口状况、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手段,每十年都会进行一次。2010年,我国成功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普查不仅是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全面调查,更是对人口质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小编将深入解析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背景、目的、内容以及主要数据,为您揭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趋势。
1.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我国国务院决定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是继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之后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此次普查以“全面、准确、及时”为原则,旨在全面掌握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素质等方面的情况。
2.普查内容与对象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普查对象包括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主要数据与增长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老龄化趋势明显。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4.人口结构变化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3.3%,比2000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例持续上升,201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9.95%,比2000年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
5.地域分布特征
在地域分布方面,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常住人口总量排名第一位的是广东省。我国东部地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为37.98%,西部地区占18.98%,中部地区占28.04%,东北地区占4.00%。
6.人口普查的意义
第六次人口普查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助力我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通过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人口状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继续关注人口问题,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