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慈善,暴力慈善是什么
暴力慈善,一场道德的考验
近年来,慈善事业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参与到慈善活动中。与此一些所谓的“暴力慈善”现象也逐渐暴露出来,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1.慈善组织的规范认定
为了确保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慈善组织进行了规范认定。《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明确了慈善组织的认定条件,将严重违法失信社会组织列为不予认定的对象。《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优化了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条件,严格规范了公开募捐行为。《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则要求平台查验发布信息的真实性。
2.慈善信托的法律规制
根据《慈善法》第44条,慈善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其意愿以自身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同时使用该财产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2023年,《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中,将“公益慈善信托”与“资产服务信托”进行了分类,进一步明确了慈善信托的法律地位。
3.慈善基金会的争议
有人指控,慈善基金会已经成为美国当下的“行贿”方式之一。像克林顿、特朗普等都有以自己命名的慈善基金会。而当利益集团想向某个官员行贿时,就可以给慈善基金会捐款,基金会就会成为“私人小金库”。他们只需要拿出一小部分做慈善,而剩下的钱则可以用于日常花销,并掩盖非法目的。
4.慈善事业的道德积累
季羡林先生说:“慈善是道德的积累”。于个人而言,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只要关心支持慈善事业,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就开始了道德的积累。
5.“崇德向善依法兴善”的慈善精神
公益慈善事业就是“向善”的事业,它通过公益项目利他行善。“依法兴善”,“兴善”是目的,“依法”是手段,强调了公益慈善事业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要求社会组织、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等各方主体都必须遵守法律。
6.慈善事业的规范化发展
为了确保慈善事业规范有序发展,增强慈善组织、慈善行为的公信力,我国政府修法弥补了应急慈善、社区慈善、个人求助网络平台等多个法律规制的空白;细化了慈善组织、慈善信托、公开募捐、信息公开、法律责任的规制;强化了政府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责任和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慈善事业的法治地位。
7.慈善组织的影响力投资
国内慈善组织如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和南都公益基金会正在积极进行影响力投资。北京三一基金会自2016年开始涉足公益领域,通过投资公益项目,推动社会进步。
暴力慈善现象的存在,对慈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我们要共同努力,加强慈善事业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让慈善成为道德的传递者,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